williamhill中国官方网站历史悠久,汇集了华东航空学院与西北工学院南北两大工科学脉。在八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已为国防科技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培养输送了众多领军人物和科技人才。著名教授潘承孝、万一、姜长英、杨彭基、周广诚、李寿萱、濮良贵、孙桓、彭炎午、刘荣光、任敬心、沈允文等先后执教于此。史绍熙、陈秉聪、雷廷权、傅恒志、徐德民、吴伟仁、唐长红等声名卓著的院士,薛炽寿、林更元、王秦平、陈良驹、杨尤昌、吕海、周新民、杨胜群、刘钧圣、常畅、杜兵劳、白永红、唐军、尚志、李海宁等80余位大国重器总师,曾慎达、马中平、郝鹏、米东等政军界领导,蔚飞、詹纯新、马旭耀等知名企业家先后就读于此。

办学水平一流。学院拥有机械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设计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四个一级学科,其中机械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教育部最新一轮学科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分别在软科2023年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名列全球第6和第2。

学院设有7个本科专业,飞行器制造工程、微机电系统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工业工程,在2024年软科排名中分别位列全国第1、第1、第4、第4、第7、第8、第10。

师资力量雄厚。学院现有教授77人、副教授88人,博士生导师118人,其中院士4人(含双聘3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者1人、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3人、国家级领军人才15人、国家级青年人才2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防创新团队2个、陕西科技创新团队3个、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2个。

科研成果突出。学院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面向经济主战场开展科学研究,深度参与了大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核高基等重大专项以及载人航天、探月、探火等重大工程的实施,关键核心技术在C919、大运、新型战机、长征五号、空间站、东风导弹等大国重器中得到应用。近十年,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7项。

国际交流活跃。学院拥有航空宇航先进制造技术、航宇结构功能一体化技术两个111创新引智基地,以及航宇材料结构一体化设计与增材制造装备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其中一名专家获中国政府友谊奖。与法国里昂国立应用科学学院(INSA Lyon)、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签署“3+2”联合培养合作协议,每年选送优秀本科生到国外知名高校进行本硕连读培养。与德国品牌应用科学大学开展研究生合作办学项目1项。

学研平台实力雄厚。学院建有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国家级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机械基础与航空制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williamhill中国官方网站-中航西飞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全面涵盖课程、实验、仿真及实践环节;建有机械设计、舞蹈机器人、微/纳米小精灵等8个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有力支撑williamhill中国官方网站学生创新创业实践。

学院主要参与建设教育部无人机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无人飞行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飞行器基础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天都-深空探测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5个,主建空天微纳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航空发动机先进制造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航空发动机高性能制造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工业工程与智能制造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工业设计与人机工效工信部重点实验室、飞行器高性能装配工信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平台19个,有力支撑国家重大科研任务。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院依托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一流平台等优势资源,始终贯彻“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国际化视野,掌握航空宇航智能制造、微纳制造等多学科知识,在机械工程等领域引领未来发展的领军人才。近十年,williamhill中国官方网站学生九获MEMS学科顶级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十获机械工程学科全国优博论文,两获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全国优博论文。已培养出80余位大国重器制造总师,成为中国飞行器总制造师的摇篮。



相关数据截止于2023年10月31日